2025-08-17 01:30:59人物志|《体育博览 》专访北京女子冰球运动员祁以琳,分享她的“冰球人生”
想
,
是
对
未
来
的
一
种
期
望
。
亭亭玉立刚柔并济
Elegant and graceful combining
hardness with softness
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奥运会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在2022年年初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强大且自信的大国风范。中国男女冰球队的球员们也在自己的家门口进行比赛,为全世界冰球爱好者们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比赛,除了大饱眼福外,还有一个人她有了更多的想法,这就是本期专访的主人公——北京市青年女子冰球队队员祁以琳。第一眼见到这个女孩,你绝对不会把她与运动员这个名词结合起来,如果告诉你她还是一名冰球运动员时,你一定会更加地惊叹不已。“我打小就爱动,也可以说是淘气,跟其他女孩子喜欢玩过家家、洋娃娃不一样,我最喜欢的是跟院子里的男孩子一起疯跑,甚至有时候跑得比他们还快。”这是祁以琳对自己童年时的印象。跟大多数家长一样,祁以琳的家长也希望她能像其他女孩子一样能够学习舞蹈、乐器,祁以琳也尝试过芭蕾、古筝等,但也许运动才是刻在她骨子里的基因,最终她还是走上了运动员的道路。
与体育结缘还要从小学说起。“因为小时候爱跑,体育老师也就注意到了这一点,通过对我的观察,发现确实有体育的天赋,是一个好苗子,体育老师就对我的家长说想帮我往体育道路上培养,但是那时候我妈觉着我还是太小了,还是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练体育这个事情就被搁置了,但是我还是不死心,在平时也还是会尝试一些运动,我妈看到我对体育这么痴迷,也只好让我把体育当作业余爱好培养,其实我妈可能还是希望我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毕竟没有一个家长是不心疼自己孩子的,我妈也知道练体育对女孩子来说有多么的艰苦,但是我爸却完全相反,他还是非常支持我练体育的。”祁以琳笑着说到。虽然祁以琳的母亲态度有了转变,但还是怕耽误祁以琳的学习成绩,这时候祁以琳的体育老师就起了关键的作用。“那时候我的体育老师找到了我的家长,跟他们说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还是不错的,虽然不在一个学区内,但是如果祁以琳可以通过体育特长生入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就这样在父母的支持与老师的帮助下,祁以琳在小学六年级得到了与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手球队合练的机会,此后她也顺利通过体育特长生进入到了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除了正常学习外,也进入到了北京市十九中学的手球队,开启了她的运动员之路。
初来乍到 又遇转变
New comer and encounter changes
刚刚步入中学校园的祁以琳,与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除了正常上课学习外,课外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手球队的训练,回忆起那段时光祁以琳说到:“我六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跟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手球队一起训练了,那时候初来乍到,加上年龄也小,还是有一丝胆怯的。如果说陌生环境的差距还可以靠时间来弥补,但年龄的差距就真的只能靠自己扛下来了。别看只是一两岁的差距,但体现在力量与速度上,那可能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了,我刚来的时候觉着大家都差不多大,不会有什么差距,但是第一次训练时,我就感受到了什么叫下马威,记得当时一个学姐传球给我,我不但没接住球手还被球打得通红,那一刹那我才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差距,而此后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更加刻苦的训练来弥补上差距。”
不服输、较劲的性格也影响着祁以琳的发展,感受到差距后祁以琳比别人更加努力的刻苦训练,渐渐的祁以琳也靠着自己的努力追了上来“别看都是运动员,但是毕竟是女生,有的球其他女生是真的不敢接,而我就不一样了,宁可飞着出去,也要接住每一球。”胆子大是祁以琳给自己打上的最明显的标签。
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中那句“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一样,祁以琳也许也不会想到,自己的未来会是一名冰球运动员,而有些事情就是会在不经意间而发生转变。一次偶然的机会,祁以琳一位练习冰球的同学家长邀请祁以琳的母亲和她去看冰球比赛,当时还不知道冰球是什么的祁以琳因为好奇也欣然赴约,就这样她与冰球的故事就此展开。
说起这位同学祁以琳回忆到:“我们俩是同班同学,他坐在的我前面,有一天聊天他跟我说他在打冰球,然后我当时还在想冰球是什么呢。后来有一次他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冰场比赛,然后他妈妈就叫我跟我妈妈去看,我就带着对冰球的好奇去看了比赛,然后当时就感觉眼前一亮,发现冰球是一项对抗性强、速度很快,但是非常有趣的项目。那场比赛完赛后,我的同学问我说要不要上冰试一试,玩一玩,换上刀鞋后我第一次上冰就能滑起来而且没有摔倒,然后慢慢的能从扶着墙滑到放开手自由的滑起来,仿佛真的是跟冰场有着特殊的羁绊,第一次尝试就爱上了这种在冰面上自由滑行的感觉。”有了第一次尝试后的祁以琳也常常会在课后训练之余去看同学的训练和比赛,而机会也就在不经意间到来了,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跨界跨项到冰雪项目的政策为祁以琳提供了一个学习冰球的机会,经过几轮的测试选拔祁以琳入选国家女子冰球集训队开始了新的征程。
遇到困难 突破自我
Encounter suffering
and break through oneself
凡是运动,尤其是冰上运动,就必然会有很多困难。在所有的冬季项目中,冰球运动的身体对抗可能是最激烈的,所以这项运动似乎并不适合女孩子,其本身就需要身体平衡性的天分,因为冰球运动的前提就是滑冰,如果连滑冰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就更谈不上后面的东西了,就算掌握了滑冰还要习惯不恐惧速度与对抗,都是能否从事冰球这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通过勤学苦练可以追赶上,但是当你看到与其他的人的差距时,总是会令人有些失落。“在练习冰球的道路上,也后悔过,迷茫过,甚至对自己产生了质疑。进入到专业队后跟一些大队员一起做对抗心里就挺害怕,第一次见到她们就感觉她们人高马大的,跟自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在训练中就会下意识的躲,完全不敢去做对抗。”对抗不过,球也抢不下来,射门就更不要说了,从小学就拿过众多奖项的祁以琳第一次感受到了差距,这样的差距也在祁以琳的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选择冰球运动员这条路到底是对是错?不过队友们的关心很快就将祁以琳的疑问冲散,“其实我们队里的大队员都挺好的,他们都很包容我们,然后也会经常教我们一些技巧,然后教练在训练时也会把我们是穿插的分在一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人生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对于祁以琳的运动生涯来说也是一样。回忆起练习冰球以来最低谷的时候,也许就是全国锦标赛之前了。那时候祁以琳的状态出现了起伏“马上要打全国锦标赛了,然后总被教练说,然后教练越说我可能就是越紧张,越紧张就越打不好,那时候仿佛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我就感觉我特别焦虑,以至于那次的全国锦标赛我都没有怎么得到上场比赛的机会,我那时候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不应该选择冰球的职业道路,我是不是应该回去上学,然后找一个班上,平稳的过完这一生。”
父母永远是最懂儿女的人,在看出了女儿状态的起伏后马上便来安慰和开导起了祁以琳,队友之间的鼓励也起了关键作,“你看你从一开始上冰,我们都不太会玩,你的冰上感觉却那么好,你从小就喜欢体育都那么多年了,练习冰球那么多困难你都克服下来了,你状态不好可以在房间里休息缓一缓,看看比赛视频之类的,总之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都坚持那么久了就再坚持坚持,我们都会在背后挺你的。”家人与队友及时的鼓励帮助处在低谷的祁以琳重拾了信心,而同样的祁以琳也没有让关心她的人失望,训练状态也逐渐有了回升。“突破了瓶颈期其实会进步得更快,在训练中遇到困难还得是自己能够想明白,如果自己想不明白的话,一直活在困扰里,循环往复的话也是没法有所突破的,对吧?而且我们队内不管是教练也好还是队友也好对我都挺包容的,教练看我状态不好,也不会说一直对我施加各种压力,不会因为比赛的失误或是训练状态的起伏就放弃我。”
努力向前 做更好的自己
Strive to be better
在前一段时间,祁以琳也顺利的以现役运动员的身份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在校生。在外人眼里,身为一名专业运动员,考进体育大学应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这背后的艰辛也只有祁以琳自己知道。“在训练之外,总觉着自己还应该做得更好,所以也就报考了北京体育大学,我的文化课成绩还不错,也通过了大学招生的考试,但是到了专业考试的时候我却傻眼了,北京市体育大学是从全国招生,经过考核后录取。而我所选择的冰球专业只有三个录取名额,而且这三个名额是不分男女的,也就是说我要从几百名报名考试的人中,来争取前三的名额,虽然我是一名专业运动员,但其他人也都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对我来说我没有任何的优势,只能全力以赴,放手一搏。”为了这次决定未来的考试,祁以琳只能在紧张的训练之余加练,来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准备。时间很快的就到了考试的日子,祁以琳也乘上了前往考场所在城市的火车,这一路上她没有欣赏窗外的风景,只是一遍又一遍的将技术动作在脑海里回顾。下了火车,依据当时的防疫规定必须要在酒店进行三天的隔离观察,祁以琳只好每天在酒店内观看比赛视频和陆上训练来打发时间。解除观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一块冰场进行冰上训练,这个问题又让祁以琳犯了难。“因为不是比赛任务,在哈尔滨不能使用专业队的冰场,只能去外面找公共的冰场,人多的时候只能自己在一个角落里练习冰上的一些滑行技巧与控球。为了能够练习射门与打球,只能每天早起在冰场营业前就到达门口等着开门,然后利用那一点宝贵的时间进行训练。”
上天仿佛是在跟祁以琳开玩笑,在考试的前一日,祁以琳突然发起了烧来,体温已经达到了39度,就这样几乎一宿没合眼的祁以琳来到了考试现场,等待他的是几百名同样怀揣着梦想的“对手”们,只不过这一次比赛祁以琳仿佛是带着落后的比分上场比赛的。“发着烧状态肯定不好,而且身为一名运动员是不能乱用药物的,所以只能扛着来到考试现场,第一轮考试是跟女选手们进行考核,我就咬紧了牙关上场考试,下午看到成绩,拿到了第一名,顺利进入下一轮,那一刻喜悦的心情也把发烧带来的不适冲刷的一干二净了。”
在下午的考试中,祁以琳面对的是经过上午考试选拔出来的男女选手,可谓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不过老天仿佛也看到了这位女孩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祁以琳最终以总成绩第二名顺利考取了北京体育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梦。
对话祁以琳 :
北京女子冰球运动员
Q:体育博览A:祁以琳
Q:在你看来冰球是个怎样的运动?
A:我认为冰球是一项对抗性极强,速度很快的运动。冰球运动需要体力的同时也需要场上的大局意识。但是冰球运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多人配合、团队精神、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Q:作为冰球运动员,冰球为你带来了什么?
A:能让我见识到外面的世界,更高的平台,以前我们经常会出国训练、打比赛,这对我来说都是很好的进步机会,包括与人交流方面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个人素质与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互补。培养了我不怕困难,勇往向前的体育精神。
Q:作为一名冬季项目运动员,你认为后冬奥时代如何更好的宣传冰雪项目?
A:我认为可以把冰雪项目作为一种课后活动向各个中小学校园进行推广,号召青少年积极参与进与冰雪有关的运动之中。同时,也可以将冰雪运动作为娱乐活动向大众进行推广,举办更多的赛事来吸引大家投入到冰雪运动之中。而我,作为一名冬季运项目运动员,也愿意在闲暇时间内深入到学校或是社会上的冰场去向更多的人去推广和传授一些冰雪项目的知识与技巧。
Q:大众体验冰雪运动时应该注意什么?
A:我认为最重要的首先是安全第一。冰雪运动确实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体验之前最好还是能够先对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选择合适自己的项目,最好在运动之前能够购买一份保险。在接触冰雪运动时,最好能够先找一名专业的教练进行陪练确保技术动作的正确性,最后就是一定要穿戴好防具并充分热身。
Q:你心中最崇敬的人是谁?他为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A:我最崇敬的人不是某位冰球明星运动员而是我们的领队郑立昕老师,她带我差不多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可以说是一步一步带着我长大的,除了带领我们打比赛以外,在生活上她真的就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像我生病她会去给我买药之类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以前上学没有接触过集体生活,导致我以前会经常想回家,也难以融入进集体之中,就喜欢一个人在屋里待着,郑老师就一步一步开导我,理解我,包容我,然后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她会把自己年轻的时候所经历的事情分享给我们,来教导我们少走弯路。
Q:你对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A:我的目标是有朝一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国家队,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级比赛,不过现阶段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努力训练,走好每一步,眼前的目标就是能够打好即将到来的全国锦标赛取得好的成绩,在2024年有机会代表北京队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
Q:中国能有现今的冰雪运动国际声望和地位离不开北京冬奥会,作为冬奥会的见证者,能否与我们分享你的感受?
A:我的感受可以从两方面谈起,作为老百姓,在冬季我见到了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冬季运动上了,在冬天朋友会相约滑雪、滑冰等,就算是冰球这样需要较高场地条件的运动在北京也有了众多的选择,你在大商场里会很容易的看到一座座场地设施完善的冰场。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冬季项目运动员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冰雪运动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训练条件与保障越来越完善。以前跟别人说冰球的时候,还会问冰球是什么,而现在大家已经会关注冰球比赛了。我们的训练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的训练基本就是游走在各个冰场之间,而现在我们也有了北京市冰上项目训练基地这座自己的“家”。体育局也在我们的吃住行和比赛用具,医疗保障上下了很大的力气,这都与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离不开关系。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
“体育博览”融媒体一站式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